義大利料理的開始

義大利飲食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紀,不斷經歷社會和政治變革至今,其中以伊特拉斯坎、古希臘、古羅馬、拜占庭、猶太、阿拉伯等文化影響最為深遠。新大陸的發現,帶來了馬鈴薯、番茄、菜椒和玉米等作物引進,直到十八世紀時開始大量栽種,成為義大利飲食文化的主要食材。義大利飲食文化以豐富而多元的味覺饗宴著稱,各地區亦具不同特色;它是世界上最知名的飲食文化地區之一,影響力亦達海外。

古羅馬

早在古羅馬時代,由於古羅馬帝國擴張,使羅馬人接觸到很多其他地區的飲食習慣和烹飪技術。當時古羅馬人喜愛聘用希臘人製作麵包,又專門於西西里島生產奶酪。而古羅馬人又愛牧養山羊,並種植菜薊和韭蔥。 公元前3世紀,羅馬的第一部歷史中提到一種圓麵餅,加上橄欖油、香料和蜂蜜,置於石上烤熟,是為披薩的前身。

中世紀

中世紀義大利經歷阿拉伯人和諾曼人的入侵,兩者也把他們的食材和製法帶來:來自東方的柑橘、菠菜和杏仁,來自北方的有馬介休。另外貿易的興盛也帶來了胡椒。約13世紀,麵條成為當地家家戶戶的主食;與此同時大米之引進,也有一種叫risotto的燉飯。

近現代

隨著新航路發現,一些來自美洲新大陸的農作物被帶到歐洲,諸如咖啡、番茄、馬鈴薯等等。但早期像番茄,一直都沒有成為義大利菜的元素。要直至十八世紀末,番茄才在義大利菜中不可或缺。

義大利料理概觀

現在見到的義大利烹飪文化,早在這個國家建立前已經發展起來。在1861年統一以前,義大利還是分裂的許多王國與城邦,不時互相打仗,沒有共通的文化和語言(二戰後才統一了語言和其它文化),義大利烹飪就在這種環境下培育出各種鮮明的風格。

地勢影響

義大利地域美食還有另一個鮮明的對比-由地勢影響—山野和大海。義大利北部主要由高地和山區組成,全年平均氣溫較低,與鄰近的瑞士相似,乳製品豐富而且善用香草和菇菌調味。義大利南部深入地中海,全年氣候溫和,有利漿果生長,大量峽灣令漁業相當發達,令義大利南部是番茄食品和海鮮主要生產地。由於義大利南部氣候溫暖和乾燥,而且日照充足,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,適合橄欖樹生長,所以義大利南部是橄欖油的主要產區。 義大利北邊的阿爾卑斯山脈連結了義大利和歐洲內陸,山脈下是義大利唯一的平原:從威尼斯開始,向西穿過倫巴第,直達皮埃蒙特。這片土地是義大利的乳酪區,那裏的人用牛油炒菜,以米和玉米作主食。因為這裏的工廠招來南邊的工人大量生產的意粉和其他面製品,那些在米蘭和都靈的家庭才能享用到意粉。

北部

氣候因素也是義大利美食的一個重要因素,該國有各種各樣的氣候類型。 都靈位於終年被烈風吹捲的阿爾卑斯山腳,其烹飪風格很濃厚。在都靈以南100公里左右的海岸,卻因背靠亞平寧山脈,常年吹拂地中海的和風,其氣候與法國蔚藍海岸無異,是經典義大利青醬pesto的發源地。 同是亞平寧山脈,往東是義大利美食藝術最興旺的地區—艾米利亞-羅馬涅。艾米里亞-羅馬涅幾乎一半是山地一半是平原,整個地區背靠亞平寧山,山腳下是大平原,向東南延伸出去就是亞得里亞海。亞平寧山上的雨水都流經艾米里亞平原進入大海,令這片流沙地異常肥沃。其首付博洛尼亞製作手工意粉的小麥正是從這裏種出來(產量為全國之冠),義大利最頂級的牛奶芝士也是產於此地,更乾脆以艾米里亞的兩座城市命名──帕馬森乾酪。製芝士餘下的乳清用來餵豬,豬最後送到帕爾馬,製成全球聞名的帕爾馬火腿。

中部

義大利北區到艾米里亞為止,接下去就進入義大利中部托斯卡納區。在這一區裏,亞平寧山脈的山麓從東岸遍至西岸,這一區幾乎都是山地,從兩方面影響了烹飪習俗:首先,在半山腰上種樹要比畜牧容易得多,人們大量種植橄欖樹,橄欖油取代牛油成為食用油。其次,這區遠離艾米里亞-羅馬涅的農田,人們不再以白小麥和蛋製成意粉為主糧,改吃不必加蛋,由杜蘭小麥製成的通心粉。

影響近代義大利料理的重要人物

Gualtiero Marchesi
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wakapedia.it/en/gualtiero-marchesi/

有人說他為義大利料理開啟新頁,也有人稱他為義大利當代料理之父。

Marchesi 從小就在父母經營的飯店餐廳 L’Albergo del Mercato 裡幫忙,那時候的義大利菜還非常傳統,直到他到法國學廚藝的時候,事情開始有了變化。當時正值高級法餐的全盛時期,他到 Ledoyen 及 Le Chapeau Rouge 等知名餐廳當學徒,「那時候我才明白『簡單』是往後料理的重點。」他在 Great Italian Chefs 的訪談中說道:「他們教我如何尊重食材,並學習烹飪技巧的重要。」 於是他帶著新的觀點回到家鄉,在 1977 年開了第一間餐廳 Via Bonvesin de la Riva,希望做點不一樣的事:以自己的方式做出義大利版的新式烹調 (Nouvelle Cuisine)¹。「傳統上,義大利菜對食材的處理太多,最後呈現時卻又不夠講究。」Marchesi 認為,如果要展現對食材的尊重,就必須反轉這種做法,簡化烹飪過程,保留食材風味,並加強擺盤技巧。 ¹ 新式烹調運動開展於 1960 至 1970 年代的法國,是對古典法式料理的反動。特色為捨棄濃厚醬汁,強調清淡、簡單與高品質的新鮮食材,並導入擺盤的概念。 此外,不管是活用各種食材以取得平衡,還是選擇適合的餐盤樣式,各種細節都要考量進去。以他最具代表性的菜色 risotto oro e zafferano(番紅花金箔燉飯)來說,就幾乎捨棄傳統食譜中會用的起司,而是混合了白奶油醬 (beurre blanc),融合法式元素,從傳統中創新。在 Marchesi 的傳記電影《Gualtiero Marchesi: The Great Italian》中,名廚 Massimo Bottura 就這麼形容他 :「他嚴厲地審視過去,並將之帶往未來。」 除了料理本身,他也早於 1980 年代指出用餐情境的重要:從餐桌擺設到服務都是用餐體驗的一部分。

他還在義大利帕爾馬 (Parma) 創立餐飲學校 ALMA,每年接收來自世界各地對義大利菜充滿熱忱的學生。「廚師要有文化素養。」他在 The Caterer 的訪問中提到:「廚師的確需要具備純熟的烹飪技術,甚至理解科學原理,但最重要的是他們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以達到理想的風味、平衡與創意,這就是我們創辦 ALMA 的原因。」他說。